眾安康集團版權所有@眾安康后勤集團有限公司 / 粵ICP備14004217號 /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深二分
互聯網+助力醫療廢棄物監管全過程
瀏覽量
【摘要】:
互聯網+助力醫療廢棄物監管全過程
集團研究所根據網絡資料整理
2017年9月,國家八部委聯合下發《關于在醫療機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通知》。時隔一年,國內醫院對于各類垃圾的處理越來越重視,今天就來聊聊這幾年互聯網技術是如何與醫療廢棄物處理相結合的。
醫療行業正在飛速發展,伴隨而來的是醫療廢物的顯著增加。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發達地區每張病床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約有0.5kg,而發展中地區每張病床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約0.2kg。
我國醫療廢物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
在我國,越來越多的醫療廢物給公共衛生和環境帶來嚴峻的挑戰。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醫療技術的提高,大型外科手術的人次增多,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種類和數量迅速增加,中國醫療廢物的產生量呈穩步上升趨勢。
醫療廢物來源廣泛,很難準確、嚴格地統計產生量。前瞻產業研究根據醫療機構的病床數、病床使用率以及單位病床平均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量估算,中國2018年的醫療廢物總產量可能會突破206.01萬噸,醫療廢物市場規模將達到76.9億元。預計到2023年,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07.37億元,同時產量達到249.56萬噸。

數據源:前瞻產業研究、動脈網
基于物聯網的醫廢信息化監管
醫廢雖“廢”,卻“有利可圖”,巨大挑戰的背后是醫療廢棄物處理和管理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。
近年來,隨著互聯網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,出現了“互聯網+醫療廢物”的新型處理模式,通過醫療廢物智能收集,在線系統實現全過程、無死角監管。這種智能化、信息化的方式正成為現下最有效的監管手段,并逐步在全國推廣。
案例一:
2017年,蘇州啟動“互聯網+”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項目,通過在線監控系統、管理平臺和手機APP等科技手段,可追溯醫療垃圾處理全過程。
案例二
2017年底,貴陽市借助大數據試點醫療廢物條碼跟蹤管理。在該模式下,醫療垃圾經分類稱重后,再轉運到專門的醫療廢物處理中心處置。不僅簡化了中間的反復程序、減少人力物力,還實現從源頭至處置的全過程監管。

圖片來源:皓伏網絡
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到,借助物聯網、信息化的力量,醫院通過醫廢產生數據采集、交接記錄、院內流轉路線監控、醫療垃圾房庫存監控等一系列管理措施,健全醫廢院內流轉追溯機制,讓每一件醫療垃圾都登記在冊、有據可查,使其處于可控、可管狀態,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減少后勤員工由于醫廢引起的意外傷害。
未來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,互聯網、大數據的進一步滲透,通過“互聯網+”的創新模式,能夠讓相關企業更好地服務醫院,使患者、醫護人員都從中獲益。
上一篇:
做好年度預算必須掌握的9大核心原則
如何打造“后勤一站式”服務模式?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