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安康集團版權所有@眾安康后勤集團有限公司 / 粵ICP備14004217號 /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深二分
【風險管控】好心喂患者一顆糖,醫方賠了74萬
瀏覽量
【摘要】:
好心喂患者一顆糖,醫方賠了74萬

推薦人:集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施紅玲
原 題:《教訓慘痛!好心喂患者一顆糖 醫方賠了74萬》
出 處:醫脈通
點 評:在重大搶救中,往往很少有人犯錯,很多差錯事故總是在不經意間造成的。時時警醒,處處謹慎,才是執業之道。
案例正文:
2017年,老年患者楊某,男性,因嘔吐等癥狀入住北京市某三級綜合醫院住院治療。住院15天時,出現嘔吐、喘憋明顯等癥狀,經搶救無效死亡?;挤秸J為,患者死亡是由于護士為患者口服糖塊,導致患者窒息死亡,遂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,要求判令醫方賠償醫藥費1961.08元、死亡賠償金873 684元、精神損害撫慰金12萬元、喪葬費50 802元、交通費5000元、護理費3000元,并且訴訟費、鑒定費由醫方負擔。
醫方否認患者的死因為窒息,不同意患方的訴訟請求。醫方指出,患者因病入住消化科,入院后對患者進行了相關治療。2017年7月20日上午,護士在行晨間護理時,發現患者神志清楚,精神差、面色蒼白等,但可以聽到醫生的呼喚,醫生詢問是否有不適,患者未回應。后考慮患者一夜未進食,護士給患者吃了一塊糖。后因搶救無效,家屬放棄搶救,醫方宣布患者臨床死亡,當日家屬簽署尸體解剖告知書,但家屬不同意進行尸檢。醫方認為,醫方對患者進行的相關治療正確,符合醫學原則和規定,患者的死亡原因有窒息可能,但不排除心肺原因導致死亡的可能性。
法院根據患方申請,依法委托北京中正司法鑒定所進行鑒定。2018年11月9日,北京中正司法鑒定所出具鑒定意見書。鑒定結論認為醫方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存在以下醫療過錯行為:
1. 在患者出現大汗等癥狀前未給予任何輔助檢查,尤其是血糖測量,而直接給糖尿病患者糖塊口服,指征不明確;
2. 在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直接給予糖塊這類較硬、粘性的食物治療,未充分評估患者吞咽功能,存在不妥;
3. 糖塊并非臨床醫學中常用的治療藥物,患者發生病情變化給予糖塊治療存在不妥,且未見相關處理醫囑護士直接針對病情進行處理,存在過錯。
醫方上述醫療過錯與對患者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,建議醫方占主要原因,最終的責任程度尚需法官結合本案其他證據材料進一步確定。
法院最終認為,就患者的死亡原因,根據北京中正司法鑒定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書,醫方給予患者口服糖塊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。判決醫方承擔60%的賠償責任,賠償患方醫療費一千三百七十二元七角六分、死亡賠償金六十一萬一千五百七十八元八角、喪葬費三萬五千五百六十一元四角、精神損害撫慰金七萬元,以上共計人民幣七十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二元九角六分;鑒定費負擔一萬零五百元,負擔訴訟費九千七百三十七元。共計約七十四萬元。
從這個案件中,可以得到如下教訓:
1.考慮低血糖為什么不查血糖?
教科書指出,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病人,應及時測定血糖。但醫方沒有那樣做。而且,也沒有多考慮一下其他的問題。
2.護理人員給糖塊是常規做法嗎?
給予含糖飲料、糖塊、甜點等方法一般都是輕中度低血糖癥的處理方法。而且臨床上,一般醫護人員都會指導患者或家屬實施飲食治療的方法,很少會有護士親自喂食糖塊的。
3.風險防范做到位了嗎?
教科書上明確規定,神志不清者,切忌喂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。護士應該非常清楚,無論什么原因導致意識不清的患者都要注意誤吸風險,一般頭扭向一邊,防止窒息。在這里特別強調避免窒息。
醫方的護理人員顯然是經驗尚淺,風險評估不足,未采取防范措施,最終導致嚴重后果。
這一案件對醫院后勤管理服務人員也很有借鑒意義。